专题发布:2021-12-29
绿色制造可以有效地减少产品投入成本并且降低对环境的污染,将成为我国制造领域未来发展的重点方向。在绿色制造技术被运用于制造过程的各个环节和贯穿产品整个生命周期的过程中,企业应把握好每个环节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利用合理的方式和科学的技术进行处理,有效降低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在提高产品质量的同时,促进制造业的可持续发展。本专题聚焦绿色制造,帮助企业深度理解绿色制造的内涵,并为企业的绿色制造实践指明方向。
白皮书总结了“十三五” 以来我国绿色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概况,绿色工厂、绿色设计产品、绿 色供应链、绿色园区等重点领域的标准化进展,以及钢铁、有色、建 材、机械、纺织、电子等重点行业的绿色制造标准化工作成绩,进而就绿色制造标准化工作给出下一步发展建议。
本《指南》分析了国内外绿色制造政策规划要求、产业发 展需求和标准化工作基础,将标准化理论与绿色制造目标相 结合,提出了绿色制造标准体系框架,梳理了各行业绿色制 造重点领域和重点标准,为成套成体系地推进绿色制造标准 化工作奠定了基础,是推进制造业绿色发展的有力手段。
到2025年,工业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绿色低碳转型取得显著成效,绿色低碳技术装备广泛应用,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大幅提高,绿色制造水平全面提升,为2030年工业领域碳达峰奠定坚实基础。
报告在系统分析梳理国内外绿色工厂相关领域的研究进展和实践方式、总结我国绿色工厂政策与标准化形势的基础上,分析解读了现有绿色工厂评价指标体系中各项技术内容,就企业开展绿色工厂创建给出可供参考的建议,提供国内外各行业绿色工厂创建的案例和经验分享,总结绿色工厂创建现状,提出建议和展望。
白皮书为工业企业实现“双碳”目标提供了可落地的方法论。清洁化、电气化、数字化和标准化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四大技术路径,而数字化将成为企业实现碳中和的一大利器。
中英两国分别是世界第一大和第九大制造大国,两国大力发展绿色制造业;目前,中英两国仍然拥有巨大的合作潜能。本报告旨在探索两国绿色制造的范围、特点和优势,识别机会,并为各级政府、各行各业和研究人员提供建议,以加强中英两国的贸易、投资和国际合作。
本白皮书以绿色制造为核心,阐明了绿色制造的定义、内涵及特征,并聚焦电器电子、石油化工、汽车制造、机械装备、钢铁冶炼等重点领域,探讨分析其绿色发展核心环节所在,旨在推动各领域绿色制造的深入实施。
本报告在充分借鉴国际能源转型及电网发展经验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国情、能情与“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要求,研究提出中长期能源电力在需求与供应环节的发展趋势,并重点分析了未来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灵活性评估、高渗透率分布式电源的电网运营机制、电力市场模式选择与机制量化评估等关键问题,明确提出未来电力系统功能形态演变及实施路径,旨在以电力系统的清洁绿色转型,带动形成以能源消费结构转型为牵引、以增加清洁能源供应为支撑、供给侧和需求侧同向发力、良性互动的供需格局,共同推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
本指标体系规定了汽车行业绿色供应链管理的技术要求,将汽车行业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评价指标分为5个方面,分别为管理战略指标、绿色采购及供应商管理指标、绿色生产指标、绿色消费及回收指标、绿色信息平台建设及信息披露指标。本指标体系适用于以汽车产品或总成零部件产品为主的生产企业的绿色供应链管理评价、绿色供应链组织实施与 改善、绿色供应链管理绩效评估等。根据汽车行业绿色供应链的特点、法规标准要求及指标的可度量性进行指标选取,分为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两种。
本指标体系规定了机械行业绿色供应链管理的相关要求,将机械行业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评价指标分为五个方面,分别为绿色供应链管理战略及制度、绿色采购与绿色供应商管理、绿色生产、绿色回收再利用、绿色信息平台建设及信息披露。本指标体系适用于机械行业企业进行绿色供应链管理水平的自评估、第三方评价、绿色供应链管理评审、绿色供应链管理潜力分析等。根据机械行业特点和绿色供应链管理的要素进行指标选取,分为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两种。
本指标体系规定了电子电器行业绿色供应链管理的总体要求,包括绿色供应链管理战略、实施绿色供应商管理、 绿色生产、绿色销售与回收、绿色信息平台建设及信息披露五个方面。本指标体系适用于电子电器行业终端产品生产制造企业进行绿色供应链管理水平的自评估、第三方评价、绿色供 应链管理评审、绿色供应链管理潜力分析等。根据电子电器行业绿色供应链的特点、法规 标准要求及指标的可度量性进行指标选取,分为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两种。
《2019中国电器电子行业绿色制造白皮书》研究对象为电器电子行业的绿色制造体系,通过对电器电子行业绿色制造的定义、范围及特征的分析描述,聚焦重点环节及各细分环节的发展现状及特征,探讨电器电子行业绿色制造未来发展趋势,推动绿色制造在电器电子行业的深耕发展。
作为重要的碳排行业之一,能源行业的转型将对中国实现低碳发展的道路产生深远影响。当下,中国不断推进着能源行业改革,能源生产和利用方式正在发生重大、深刻、积极的变化:我们的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不断优化,能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生产、生活用能条件明显改善,能源安全保障能力也在持续增强。
报告指出,钢铁业是世界上能源最密集的行业之一,约占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的8%。每生产一吨钢铁,平均有1.85吨二氧化碳排放到大气中。
本报告旨在研究分析中国钢铁、水泥行业深度脱碳措施协同控制局地大气污染物的效果,为在行业/企业实施协同控制策略提供备选措施、路径建议,为行业管理者和政策决策者开展协同控制效果评估工作提供技术支持,为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参考依据。
中国政府以明确的长期承诺强有力地支撑了中国的“碳达峰、碳中和”图景构建,也陆续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为更好响应碳中和的战略方针,红杉中国就技术、投资、配套性基础政策提出政策建议,协助激发更多创新力量、建设完备的投资市场、促进配套规章举措的落地。
我国尚处于经济上升期,且实现碳达峰与碳中和的间隔年限较短,实现“碳中和”愿景可谓是“时间紧、难度大”。在此背景之下,前瞻产业研究院联合阿里云发布《2021年低碳科技白皮书》,对“碳中和”愿景下的低碳科技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进行深度解析。
节能环保产业是一个应时代需求而生的新兴产业,几乎渗透于经济活动的所有领域。本报告详细介绍了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政策引导、细分行业,分析了产业链结构及产业发展现状、前景、战略意义。
报告重点梳理了低碳科技领域的主流技术方向,更理性地展示了中国碳中和背景下的低碳科技发展现状与前景,彰显前瞻碳中和战略研究院对低碳科技领域的深入研究与成果,期待有助于更多企业,走出一条属于有自己特色的清洁、节能、低碳、可持续的发展之路。
本白皮书分析了数字技术赋能碳减排的机制途径和潜力,构建了相关模型,总结了数字技术赋能的总体思路和途径,梳理了赋能电力、工业、交通和建筑等高耗能行业碳减排的着力点和应用场景,促进碳管理数字化高效化;同时研究了信息通信业自身碳排放的主要特点和变化趋势,以及信息基础设施能耗问题;最后报告提出了数字技术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的推进策略与建议。
本项目针对低碳能源技术,旨在借鉴英国在低碳技术创新需求评估领域的经验,帮助中国政策制定者探索更有效的低碳技术创新评估方法和战略,推动中国加快实现温室气体减排和低碳发展目标。报告由三部分组成:英国低碳创新需求评估案例分析,中国低碳技术创新需求评估方法学框架,中国储能技术创新需求评估。
从“碳达峰”过渡至“碳中和”,“节能减排”类技术的贡献将逐渐变小,而通过“生态碳汇”、“工程封存”等技术来降低自然界“不得不排放的CO2”将成为关键,也是目前的研发热点。在此背景之下,前瞻产业研究院对“碳中和”愿景下的清洁能源科技创新机遇和发展趋势进行深度解析。
本报告旨在探讨双碳背景下中国能源行业转型之路。在未来我国经济稳定增长带动能源需求持续增长的大背景下,高碳化能源结构应如何转型?中国能源行业应如何应对“双碳目标”带来的挑战与机遇?
在工业和信息化部指导下,中国光伏行业协会、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组织专家编制了《中国光伏产业发展路线图》,不仅提出了技术发展方向,也包含了产业、市场等多方面信息,反映了现阶段专家学者和企业家对光伏产业未来发展的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