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发布:2020-4-30
制造业是人工智能创新技术的重要应用领域,人工智能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正在引发影响深远的产业变革。随着新一代人工智能在全球范围内的蓬勃兴起,越来越多的企业及科研机构正尝试将制造领域的专有知识注入到人工智能模型中,并将其与制造业中的典型软件、系统及平台相集成,形成了一系列融合创新技术、产品与典型应用。本资料合集整理了人工智能与制造业融合的一系列研究报告,以及专家讲解、应用实践等。供企业参考借鉴。
中国工程院邬贺铨院士分析了人工智能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是如何推进IT和OT融合的,并重点分享了AI在设计仿真、数字化排产、生产工艺优化、个性化生产、预防性维护等方面的应用。邬贺铨院士指出,与其他领域相比,AI在制造业的应用将产生较大的效益,需要重视工业智能的研发与创新。
斯坦福大学计算机科学系和电子工程系副教授吴恩达着重介绍了人工智能在生产制造中的实践与应用,以及人工智能的重要技术:监督式学习、神经网络和其他人工智能模型。吴恩达教授认为人工智能是新电力,人工智能将带来划时代的变革。
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高晓雨分析了各国政策与人工智能的关联度、人工智能在制造企业各环节的应用及典型案例、各行业人工智能需求差异等,并对推动人工智能与制造业融合提出了建议,包括:发展人工智能技术产业体系,“制”因“智”强;优化产业发展环境,做实做强“人工智能+制造业”等。
人工智能的应用正从消费智能扩大到企业智能,带动并创造更强大的生产力。制造业具备大量数据累积,是人工智能应用的蓝海。2019年人工智能在边缘计算层与工业物联网相遇,成就人工智能工业落地元年。报告旨在深入了解中国制造企业应用人工智能的真实情况和应用场景,探讨人工智能项目理想与现实的差距,以及行业未来发展趋势。
报告探讨了即将到来的人工智能扩张时代将如何改变制造流程和劳动力。首先简要介绍了人工智能在制造业中的应用,然后研究了人工智能的出现对制造业劳动力的影响。报告最后为企业管理者和政策制定者提供了一些关于如何通过人工智能成功引导制造业转型的建议。
白皮书深入解读了工业智能的背景内涵,分析了工业智能主要类型,并从应用、技术和产业等方面研究和分析工业智能的发展脉络和最新状况,最后剖析了工业智能的产业发展方向。报告指出:提升工业智能化水平已成为全球的共识和趋势,深度学习和知识图谱是当前工业智能实现的两大主要技术方向。
报告从人工智能的概念、现状、影响和对策等方面,对人工智能与制造业融合发展进行了系统性研究。腾讯研究院认为“人工智能+制造”本质是追求人机协同,实现的重要基础是工业互联网平台。
白皮书在深入九大行业,面对面访谈调研数十家企业的基础上,分析了制造业发展现状,并重点阐述了AI在工业制造包括产品设计、生产制造、物流、营销与销售、产品使用、安全管理等各环节的落地应用。
格创东智首席架构师、产品总监李楠博士介绍了人工智能的发展历程、人工智能与工业的关系,以及工业智能在财务自动化、深度学习与研发、生产计划排程、分拣、预测性维护等业务流程的应用,并重点分享了工业智能在电子行业的实践与应用。
上汽-安吉人工智能实验室总工程师金忠孝博士围绕新一代人工智能及汽车供应链现状、基于工业互联网的智慧汽车供应链、智慧供应链人工智能技术解决方案、上汽集团人工智能应用经验等展开了讲解。他指出企业可以从五个方面落实人工智能国家战略:转变观念、激励配套;先人工,后智能;要有自己的核心团队;产学研结合;问题导向、价值导向、结果导向。
菲尼克斯(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副总裁兼总工程师杜品圣博士回顾了近5年来菲尼克斯在智能制造方面所取得的成果,并分享了他对于人工智能的理解,人工智能的组成、功能结构,以及菲尼克斯在推进智能制造和人工智能应用和发展的经验。他指出:IT +OT的路径 =“智能制造”,而人工智能是IT与OT的融合剂。
江苏恒顺醋业股份有限公司CIO苏欣宁介绍了恒顺醋业的人工智能实践,恒顺醋业经历从传统制造-机械制造-智能制造的过程,在人工智能实践中通过大数据挖掘+智能模型的模式进行精准营销和精准研发;还分享了恒顺醋业智能酿醋一体机、发酵肌理研究模型、建立专用菌种库、菌种库智能筛选等在开放式发酵行业领域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