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works数字化企业网  »   VIP智库  »   文章详情

2022中国制造业十大热点

发布时间:2022-08-06
作者:e-works编辑部
关键词:制造业 热点
e-works特盘点了2022年中国制造业十大热点,剖析中国制造业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回顾2022年上半年,面对持续散发的疫情冲击,在原材料价格剧烈波动、人流物流受阻、用工荒加剧、缺芯加速等各种不利因素的影响下,我国制造业面临着严峻挑战。数字经济、绿色转型、去中心化、新能源等已成为今年的热词。e-works特盘点了2022年中国制造业十大热点,剖析中国制造业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TOP1 国家高度重视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

       2022年,“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与去年“保持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的定位相比,方向更加明晰。将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作为今年政策的关注点,还说明我国更加重视制造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近年来,我国制造业规模不断扩大,但同时也出现了传统竞争力不断弱化、新的竞争力亟待培育等问题。培育并提升我国制造业核心竞争力一直是一个需要高度重视的问题。

       此外,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国家将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集群,着力培育“专精特新”企业,在资金、人才、孵化平台搭建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推进质量强国建设,推动产业向中高端迈进。在“保持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被写入2021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后,全社会对制造业的投资和贷款支持力度加大。我国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从2011年起不断下降,2011年,我国制造业比重为32.06%,而到了2020年,已降至26.18%。2021年,中国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27.4%,同比提高1.1个百分点,十年来首次回升。

中国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图1 中国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TOP2 持续散发的疫情之下,制造业发展面临严峻挑战

       2022年上半年,为抗击持续散发的奥秘克戎疫情采取了严格管控,制造业供应链受阻,对北上广深等超大型城市,对沿海制造业发达地区带来巨大影响。6月,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为50.2%,在经历了几个月的回落之后,重回临界点以上;7月份,受传统生产淡季、市场需求释放不足、高耗能行业景气度走低等因素影响,制造业PMI降至49.0%。比上月下降1.2个百分点,位于临界点以下。叠加房地产行业下滑等因素,消费者的消费意愿下降,工业安全事故频发,制造业发展面临严峻挑战。

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

图2 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

       总体而言,持续散发的疫情依然是制造业发展面临最大挑战之一,由此带来的劳动力短缺和供应链不稳定等问题仍将存在。以钢铁行业为例,据中国钢铁工业协会数据,今年上半年,协会重点统计会员钢铁企业利润总额1042亿元,同比下降53.6%,亏损企业数量增多,亏损量扩大。当前,由于经济与社会环境的不稳定性与不确定性,我国制造企业正面临着巨大的转型压力,需要从低成本竞争策略转向建立差异化竞争优势,需要均衡产能、提升产品质量、实现降本增效、不断缩短产品研制和上市周期。

TOP3 外贸进出口实现稳步增长,成为经济发展压舱石

       2022年上半年,尽管受到疫情影响部分行业出口订单下滑,但我国外贸进出口展现出较强的韧性,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达到19.8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9.4%,其中,出口11.14万亿元,增长13.2%;进口8.66万亿元,增长4.8%。货物与服务净出口拉动GDP增长0.9个百分点,贡献率达35.8%,外贸总值连续8个季度实现同比增长,成为我国经济稳增长的压舱石。

       在总量保持稳增长的同时,上半年外贸还呈现诸多结构性亮点。上半年,我国对东盟、欧盟、美国分别进出口2.95万亿、2.71万亿和2.47万亿元,分别增长了10.6%、7.5%和11.7%。同期,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贸易伙伴进出口分别增长17.8%和5.6%。上半年我国有进出口实绩的外贸企业50.6万家,同比增加5.5%。其中,民营企业42.5万家,增加6.9%,进出口9.82万亿元,增长13.6%,占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的49.6%,同比提升1.9个百分点。上半年我国机电产品进出口9.72万亿元,增长4.2%,占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的49.1%。一系列数据显示出我国外贸稳中向好的态势,也为全年外贸稳中向好提供了有力支撑。

2022上半年我国外贸进出口稳步增长

图3 2022上半年我国外贸进出口稳步增长

TOP4 双碳目标下,企业亟待“绿色转型”

       从“扎实做好”到“稳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连续两年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报告指出要推进能源低碳转型、煤电节能降碳改造,推进绿色低碳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对钢铁、有色、石化、化工、建材等行业提出节能降碳要求。今年上半年,各省市陆续出台双碳行动方案,持续完善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国家发展改革委等4部门联合发布《高能耗行业重点领域节能降碳改造升级实施指南(2022版)》,对炼油、水泥、钢铁、有色金属冶炼等17个行业,提出了节能降碳改造升级的工作方向和到2025年的具体目标。工业和信息化部等部门对钢铁工业、水泥行业、化纤工业、产业用品纺织行业提出指导意见。

       未来,碳中和将成为中国经济运行的底层逻辑。企业需准确把握绿色制造政策导向,在双碳政策的指导下,将绿色转型和能源管理提上发展议程,积极探索双碳目标平衡之路,推进工业绿色发展。

TOP5 招不来,留不住,制造业用工荒加剧

       制造业“用工荒”成为一种普遍现象。中智咨询《2022年一线蓝领用工及薪酬管理调研》初步调查结果显示83%的制造企业有不同程度的蓝领用工荒问题,企业用工缺口占一线蓝领员工总量的10%-30%,除此之外,对技术工种的需求也呈上升趋势。人社部发布的《2022年第二季度全国招聘大于求职“最缺工”的100个职业排行》中,制造业职业占比较大。“用工荒”问题阻碍了企业新产品的研发进程,限制了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面对“用工荒”问题,制造企业可以通过积极推进工厂智能化、数字化发展,以机器代替人力,减少对人工劳动力的依赖;进行信息化建设和数字化转型,通过数字化手段优化人力配置,提升生产效率;保护劳动者权益,完善人才保障等措施减少“用工荒”带来的负面影响,提升企业高质量发展。

TOP6 制造企业布局去中心化,提高供应链韧性

       2022年春,奥密克戎病毒在我国多点爆发、传染性强、持续时间长,造成市内、城际与省际交通阻断,从而导致人流、物流受阻,给企业经营带来严重困难。5月,e-works调研了200家制造企业,调研结果显示88%的企业受到疫情负面影响,其中66%的企业受到一定负面影响,19%的企业受到较大负面影响,3%的企业受到的负面影响极大。同时,80.5%的制造企业面临采购的原材料和零部件不能及时运达的问题,44%的制造企业面临成品无法交付的问题,42%的制造企业面临进口件无法及时到货问题。

2022制造企业受疫情影响程度

图4 2022制造企业受疫情影响程度

       在不确定性挑战加剧的环境下,制造企业供应链遭受着从供给端到需求端的全面冲击,提高供应链韧性、强化供应链协同已成为企业应对供应链风险的重要举措。企业可以通过布局的去中心化来提升供应链韧性,采购端应对关键原材料和零部件等推进战略采购,与关键供应商签订长期的优先供应协议,并强化对供应商、特别是本地供应商的管理,实现本地化与多源化采购;生产端应将工厂尽可能分布在不同区域,构建多源化的制造网络,避免因分布过于集中而在疫情管控之下,造成生产的完全停摆。

TOP7 数字经济热潮为制造业发展注入活力

       2022年1月,国务院正式印发了《“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规划指出,数字经济是数字时代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是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引擎,并明确提出了“到2025年,数字经济迈向全面扩展期,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10%,数字化创新引领发展能力大幅提升,智能化水平明显增强,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融合取得显著成效,数字经济治理体系更加完善,我国数字经济竞争力和影响力稳步提升”的发展目标。

       在国家战略决策部署下,工信部聚力补齐短板,加快锻造长板,不断增强产业创新能力,推动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使得我国数字经济发展取得显著成效。当前,我国数字经济发展势头强劲,总体规模不断扩大。与此同时,数字经济也已成为稳定经济增长的关键动力,并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力。数据显示,截止到2022年5月,我国已建成5G基站170万个,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超150家,连接工业设备超7800万台套。2022年1-6月,电子信息制造业、软件业、通信业和互联网的收入总规模突破10万亿元,平稳向好发展态势明显,产业韧性持续增强。工信部预计,截止到年底,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营收将达到14.1万亿。

TOP8 央企运行质量持续改善,改革攻坚加速推进

       纵观2022年上半年,国企改革按下了“快进键”,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特别是央企运行质量的持续改善、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主体任务的基本完成,为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的顺利收官提供了强劲动力。

       2022年上半年,央企效益增长好于预期。据国资委公布的数据,1—6月,央企实现营业收入19.2万亿元、净利润10857.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2%、6.1%,营业收入利润率7.4%,研发投入同比增长19.7%;年化全员劳动生产率达到76.4万元/人,同比增长11.2%;上半年上缴税费1.5万亿元,同比增长14.4%。同时,国有企业重组整合高潮迭起。1月,中储粮与中粮在粮食储备加工领域开展股权合作,中国电力与电建集团进行资产置换;5月,通用技术集团与中国中检启动开展检验检测业务整合;7月,中国电子和中国物流数字科技平台合作项目、中国航材和海南省通航业务合作项目、航天科工和东方电气集团能源装备企业划转项目、招商局集团和厦门象屿供应链服务合作项目等13组专业化整合项目集中签约。此外,国投、中国宝武等5家中央企业正式转为国有资本投资公司,中央企业“两非”(非主业、非优势业务)剥离完成率目前已达99%,比年初上升13个百分点……但是,在面对这一系列重大成果的同时,我们也应认识到,国企改革仍面临诸多挑战和问题,包括创新体制机制,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等,国有企业要实现高质量发展仍任重道远。

TOP9 新能源汽车产销规模创历史新高,软件定义汽车成为共识

       当前,汽车产业进入全新发展阶段,新能源汽车已成为促进全球汽车产业转型升级和世界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引擎。来自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显示,2022上半年,我国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211.7万辆和1205.7万辆,同比分别下降3.7%和6.6%;但新能源汽车产销创历史新高,产销量分别完成266.1万辆和260万辆,同比均增长1.2倍,市场占有率达到21.6%。

新能源汽车近三年月度销量对比

图5 新能源汽车近三年月度销量对比

       值得一提的是,新能源汽车畅销也带动动力电池行业投资激增。中国汽车动力电池创新联盟发布1-6月动力电池数据。1-6月,我国动力电池累计装车量110.1GWh,累计同比增长109.8%。今年以来大热的磷酸铁锂电池装车比例持续走高,市占率达到58.5%。

       同时,随着汽车智能化技术的成熟以及产业应用生态的完善,软件深度渗入汽车的进程在不断加快,软件定义汽车成为全球汽车产业的共识,软件将在更大程度上决定未来新能源汽车产品的差异性和用户体验。例如,过去车机系统只有各种智能导航软件、音乐软件;现在的车机中控大屏,不仅有智能导航、音乐软件,还能够下载气象软件、外卖软件、旅行软件等。可以想象,未来新能源汽车将像智能手机一样,通过软件不断更新,实现服务迭代。

TOP10 缺芯加速半导体产业链重塑步伐

       过去的2021年,“缺芯潮”严重影响手机、电脑、汽车等产业,加速全球半导体产业链的重塑。2022年“缺芯潮”依旧持续,且芯片价格正不断上涨,普遍上涨了5倍、10倍,部分芯片从单价几十元涨到数千、上万元,乃至有价无货。非消费终端产品对于芯片的需求仍然持续强劲,车用芯片、工业自动化、高性能运算、物联网等市场需求持续高涨,晶圆代工企业纷纷涨价。与此同时,芯片的交期却一拖再拖。据统计,自2021年3月开始芯片交期首次延长到15周,今年3月已延长至26.5周,买家平均要等半年以上,再创历史新高。

2017年以来芯片交付周期变化

图6 2017年以来芯片交付周期变化(数据来源:Susquehanna)

       2022年3月24日,MCU及功率半导体芯片大厂意法半导体再度向经销商发出涨价函,宣布于2022年第二季度再度上调所有产品线的价格,包括现有积压产品。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涨价并非意法半导体为代表的制造商今年来的首次行动,其他大厂或将跟进。据报道,英飞凌、恩智浦、瑞萨、德州仪器都准备进一步提高汽车用MCU或功率器件的报价。虽然今年半导体行业的IDM和晶圆代工厂努力扩充产能,但部分晶圆厂新建产能也无法立即投产。此次芯片荒让中国成为最大的半导体需求市场以及产能的中心,机遇与挑战并存。国内一些企业正在通过自建和投资的方式,建立一条可控的半导体产业链。作为国内自主CPU的引领者、自主生态的构建者,龙芯中科已于今年6月24日成功上市。